HornYeh Bloggers

2013/11/19

臺北故事館與橋的故事特展

    臺北故事館13.JPG    台北故事館台北市基隆河畔圓山地區,為仿英國都鐸時期的半木構造建築,是台灣罕見的建築形式。日治時期,台北大稻埕茶商,經營永裕號的陳朝駿,於1913年建造1914年完工,以作為他招待台灣士紳、政要以及各國茶商的聚會場所,


陳朝駿在1923年過世後房子幾經易手,經歷過多次轉變。1979年由台北市政府進行徵購,並將此地暫時做為公園路燈管理處北區分隊駐在所,供辦公及置放器具。1987年12月正式交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管理,於1990年成立「美術家聯誼中心」,1998年被指定為古蹟,調查與修復的工作先後展開。


建築一樓以磚造作為承重牆,入口處為愛奧尼克式門柱。二樓為木結構,利用曲線、垂直、水平的木條構成二樓牆外樹枝狀優美的壁面。歌德式塔樓與煙囪則是磚造,塔樓屋頂有弧形屋簷,採用銅瓦鋪成,銅瓦歷久產生銅綠,留下歲月痕跡。古蹟入口上方的塔樓鑲嵌著綠、黃、紅三色的彩繪玻璃,室內有著造形優美的壁爐兩座,以及大量流行於二十世紀初,富含大自然、花草圖案的「新藝術」風格凸花磁磚和吊燈。整體室內空間配置,乃至於室外陽台、露台,均與周遭的景觀密切結合,呈現出典雅的風格。


2003年4月19日,陳國慈女士以個人身分認養並贊助成立「台北故事館」,讓古蹟成為介紹台灣生活文化與推廣古蹟再利用的迷你型博物館。


我們來此參觀時,剛好展出橋的故事特展,主要是以她的鄰居中山橋的前世(明治橋)今生為出發點,介紹台灣一系列的橋樑,主辦單位還特地請技術學院的學生在門口建了一座橋,為展出的主題增添意義。


台北故事館01.JPG
仿英國都鐸時期的半木構造建築

台北故事館02.JPG    
新舊交替的建築

台北故事館03.JPG
塔樓鑲嵌著綠、黃、紅三色的彩繪玻璃

台北故事館05.JPG  愛奧尼克式門柱

臺北故事館06.JPG
「新藝術」風格凸花磁磚和吊燈

臺北故事館08.JPG  
二樓俯瞰

台北故事館07.JPG
歌德式塔樓與煙囪


臺北故事館09.JPG
橋的故事特展

 台北故事館04.JPG
中山橋的前世(明治橋)的舊橋燈

臺北故事館10.JPG  中山橋改名後的橋牌

臺北故事館11.JPG  中山橋的前世(明治橋)模型,背面是裕仁皇太子訪台的照片。

臺北故事館12.JPG
請技術學院的學生在門口建了一座橋,為展出的主題增添意義。


 


本篇部分文字內容引用自台北故事館官網:


http://www.storyhouse.com.tw/


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